年輕伙子,青春期憂愁又執著。一邊憤世嫉俗,一邊憂愁顧慮。但隨青春期的過去,我已經沒有太多執著了。正如黃子華講,一切都事都「係咁架啦」之後,就沒有太多期待和失望。有時我會說,時間沖淡一切,時間也會教曉我們一切。都已經經歷過了我就沒有再太大強烈的憂愁了。因為經驗就是最好的教材,我開始沒有再抱讀萬卷書就懂的理念(雖然讀書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環節),但我相信經歷才是一個鐵證。歷史告訴我們反省的意義,理論告訴我們基礎的方向,經歷告訴我們不必太在意。我重複想着,或許一切本來就是這樣呢?身為一位積極的悲觀主義者,我沒有尋求意義的需要,我不用期待和盼望。只要重複知道,自殺只是絕望的手法,生存只是我其中一個經歷,我沒有任何需要執著的需要。縱使我會抑鬱我會絕望,我也不是在做一些可怕的事。一切都只是預期之內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
歡迎留言(^ω^)可是垃圾留言不行啊☆